第四百零四章:朱允炆出访‘燕国’的小心思!_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红豆小说网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四百零四章:朱允炆出访‘燕国’的小心思!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百零四章:朱允炆出访‘燕国’的小心思!

  吕氏正独自一人用午膳。

  闻声,循声看去……

  朱允炆气喘吁吁跑进来,“娘,皇祖父要给四叔大捷开博览会!”

  吕氏微微皱眉,招了招手,贴身侍女端着一张帕子凑近。

  吕氏擦了擦朱唇。

  拿出秀帕,一边给朱允炆擦拭额头跑出来的汗水,一边道:“不要着急,慢慢说,把事情说清楚,往后做事也不要这么着急忙慌,做事宁愿慢,都不要急,不要忙。”

  朱允炆随意点点头,迫不及待道:“就在刚刚,四婶儿入宫了,还有东番海军统制俞靖,给朱祈婳带来两只特别好看的孔雀,娘,孩儿也想要……”

  朱允炆东一榔头西一榔头表述中。

  时不时掺杂一点小孩子情绪。

  总算是把事情经过差不多复述了一遍。

  吕氏掐着秀帕,询问:“以朱四郎的名义办这个博览会,是你皇祖父的主意,还是徐妙云的主意?”

  朱允炆皱眉,缓缓低头,“娘,当时皇祖父、皇祖母和四婶儿说话时,孩儿正在看朱祈婳的两只大孔雀,孩儿没听到……”

  吕氏略微有些失望。

  又释然。

  这又有什么不同。

  即便是徐妙云提出来的。

  父皇也同意了!

  太子爷树立威望的一战,父皇竟然同意给朱四郎造势。

  父皇到底怎么想的?

  这一战,难道不应该压制所有人的功劳,专为太子爷造势吗?

  何况,朱四郎只是一个副帅。

  打赢了。

  那也是在太子爷的领导、指挥下。

  大捷的主要功劳,应该首先是太子爷,其次才是朱四郎吧。

  “娘,孩儿也想要孔雀。”朱允炆抬头,哀求看着吕氏。

  吕氏脸瞬间严肃,“你是男孩子,是皇孙,将来要帮你父皇分忧,这种玩物丧志的事情,不许碰!”

  俞靖怎么不把这孔雀,送给朱雍鸣。

  只送给朱祈婳呢!

  还不是怕朱雍鸣玩物丧志嘛。

  俞家累受大明皇恩。

  太子爷对俞家也不薄。

  这俞靖,倒是个养不熟的,才去了朱四郎那边多久?

  就这般忠心!

  吕氏见朱允炆失落低头。

  又不忍心,含笑安抚道:“这两只孔雀,不是要养活在大本堂吗?平日里,伱也可以去看啊。”

  自从洪武九年、洪武十年,朱四郎去土桥村做农民后。

  大本堂的授课就发生了改变。

  父皇或许是参考,朱四郎和徐妙云在土桥村办的学堂吧。

  总之,后来大本堂进行了改制。

  皇子皇女皇孙们,不再单纯学习书本知识。

  大本堂内还开辟了一块耕地,皇子皇女们都有一小块。

  还养了一些家禽牲畜。

  都由朝廷的劝农官,带着皇子皇女们亲自打理。

  ‘孩儿想要自己的,不是看朱祈婳的。’

  朱允炆不高兴暗道。

  大本堂的孔雀,他是可以看,也可以玩。

  之前在祖母坤宁宫时,朱祈婳也没阻止。

  朱祈婳那个疯丫头,大大咧咧,根本不在乎这些。

  可孔雀到底是朱祈婳的。

  他就是想有自己的孔雀!

  “娘,这段时间,听朱祈婳在大本堂经常讲述东番、巴拉望岛的一些事情……”

  虽然他也很讨厌朱祈婳。

  可朱祈婳这段时间,在大本堂给皇叔、皇姑们讲述海外的事情,他也好奇听了。

  大哥和朱雍鸣都帮着作证。

  朱祈婳肯定没吹牛。

  “孩儿感觉,海外比咱们大明似乎都富有,先生说,君王富有四海,普天之下的土地和臣民,都是皇帝的,等父皇继承皇祖父的皇位后,能不能让四叔把海外之地交给朝廷……”

  吕氏脸色变了变:“这番话,是谁和你说的!是不是你外公!”

  朱四郎出海多好!

  这么一个才能出众,时时刻刻威胁太子爷的人。

  离开大明。

  他们应该松口气。

  还主动招惹干什么!

  至于朱四郎和吕家的仇恨。

  她觉得,只要朱四郎不待在大明,威胁太子爷的地位。

  那些仇恨就忍了吧。

  总比招惹朱四郎,让朱四郎这样一个人,成为不死不休的敌人好吧?

  “不是外公。”朱允炆摇头。

  他就是觉得,好东西就应该是他们家的。

  朱祈婳有两只孔雀,有什么了不起。

  将来,父亲登基做了皇帝。

  四叔作为臣子,他的一切,只要朝廷要,他都要交出来!

  这样,他也会有很多孔雀!

  比朱祈婳的还多!

  ……

  吕氏听闻,这番话不是吕本教的。

  只是朱允炆羡慕嫉妒祈婳,又结合大本堂先生教的,自己想出来的。

  暗暗松了口气。

  朱四郎越来越强大后。

  以及发觉,父亲竟然有那种不该有的野心后。

  她就天天心惊胆战,担心父亲把允炆带偏。

  “还没吃饭吧?”吕氏疼爱摸了摸朱允炆脸颊,抱着放到旁边凳子上,一边夹菜一边笑道:“咱们大明疆域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天朝上国,海外你四叔那些蛮夷之地,如何能与你父亲将来要继承的大明江山相提并论。”

  真是这样吗?

  为何朱祈婳描绘中的东番、巴拉望岛特别有意思?

  朱允炆边听边产生了怀疑。

  ‘朱祈婳邀请小皇叔、皇姑在四叔建国时,去海外,到时候,我也要跟着去看看,朱祈婳有没有吹牛!’

  “娘!”

  朱允炆抬头,“皇祖父说,博览会开始后,要去看看,娘也带我去看看吧?”

  “好啊!”吕氏伸手摸了摸朱允炆脑袋,笑着答应。

  她倒要看看,这群海商带回什么珍奇玩意儿。

  ……

  就当吕氏母子议论博览会时。

  朝廷要联合海商,在秦淮河边,开办博览会的消息,也在金陵城传开。

  “听说了吗,燕王的海军,带着数十艘海船再次抵达金陵,要在秦淮河边,开办博览会!”

  “什么时候?”

  “听说是两天后!”

  “据说是为燕王两次大捷贺,而且是免费的,所有试吃、试用的东西,都不用花钱,咱们普通百姓也能去,俺们东家都打算去看看!”

  ……

  消息传开,顿时引发整个金陵热议。

  刘伯温的效率也很高。

  午后,就亲自带着应天府知府,和海商接洽。

  随后,朝廷匠作监的木匠、泥瓦匠就低调出城。

  坤宁宫。

  午膳后。

  朱元璋、马秀英坐在软塌上。

  小祈婳坐在朱元璋身侧,耳闻大人们说话越来越‘飘飘忽忽’,漂亮大眼睛,眼皮开始打架。

  小脑袋耷拉着。

  小身子摇摇晃晃。

  某刻,小身子倾斜,枕着朱元璋的腿呼呼大睡起来。

  徐妙云和雄英、雍鸣坐在对面桌边凳子上,目睹这一切,无奈。

  这丫头太没规矩了!

  刚要起身。

  朱元璋笑着压了压手制止,低头,含笑看着他这个疯疯癫癫的大孙女。

  这算什么。

  他这大孙女陪他午朝。

  敢直接在龙庭午睡。

  他就喜欢大孙女这份天真烂漫。

  别人陪他站在龙庭上,那是骄傲得意同时,小心谨慎再谨慎。

  唯独他这大孙女。

  根本不在乎!

  朱元璋放轻声音,含笑看了眼朱雄英,然后问道:“那个大眼睛采绿姑娘,也跟着春晓他们去游历天下了?”

  徐妙云扭头看向朱雄英。

  朱雄英努力装作一本正经,矜持抿唇,眼神余光带着些求助,看向徐妙云:四婶儿,拜托了!

  徐妙云立刻意识到,朱雄英肯定和朱元璋说了采绿的事。

  说实话。

  若非疼爱雄英。

  她作为采绿的师娘。

  真不想采绿踏足皇宫。

  一入宫门深似海。

  这其中,太多的尔虞我诈了。

  皇宫本就有太多明枪暗箭。

  采绿作为她和四郎的弟子,必然有人仇视、抵触。

  徐妙云收起对未来的担忧,含笑点头,“前段时间,收到消息,他们听说山东出现了大面积风寒,孩子们就决定先去山东看看,当初,东旭他们成婚时,江宁县令方孝孺曾亲自去恭贺,听闻孩子们有意游历天下,也代其父方克勤,邀请孩子们去济宁……”

  对于方希直的善意。

  他和四郎是支持的。

  济宁,鲁国故都。

  历史文化悠久。

  是东夷文化、华夏文明、儒家文化、运河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回、史家左丘明家族皆诞生于此。

  太白楼、太公庙、曲阜孔庙、宝相寺……

  若要了解华夏文化,体验风俗民情,济宁是孩子们旅程中,一定要有的一环。

  “采绿很聪明,学习东西也很快,要说有什么缺点,那就是有些大大咧咧,别人对她的恶意,她转头就会忘记,不会放在心上……”

  父皇、母后可能已经知道了。

  但她作为采绿的师娘,必须把这些告诉父皇、母后。

  可别到时候,采绿真做了太孙妃后。

  又嫌弃采绿。

  朱元璋、马秀英听着,相互对视一眼。

  老四这些学生,他们一直就有关注。

  当雄英告知他们,认定大眼姑娘采绿时。

  他们也派人仔细调查了采绿。

  这个姑娘也很优秀。

  和苏春晓的优秀不一样。

  老四这些学生,基本各有各的特点。

  仿佛,老四和妙云丫头,就善于挖掘孩子们身上的优点。

  就比如那个喜欢吃红烧狮子头的大眼姑娘。

  妙云丫头说这丫头的缺点是大大咧咧,不会把难受的事情,记在心里。

  其实这就是优点。

  这大眼姑娘的胸怀格局大。

  朱元璋收敛思绪,笑道:“咱当初去土桥村,见到这个大眼姑娘就喜欢的很,觉得很有眼缘,没想到,雄英也喜欢。”

  “祖父,我也喜欢采绿师姐!”

  雍鸣突然故意插嘴。

  朱雄英扭头,握拳吓唬。

  雍鸣低头偷笑:“大哥,我还喜欢其他师姐,我喜欢师姐们偷偷给我好吃的。”

  噗!

  马秀英、朱元璋被逗笑。

  徐妙云含笑瞪了眼。

  朱元璋含笑看着雍鸣,抬手点了点,“你爹身上那点脸皮厚,无赖劲儿,全都让你学去了!”

  ……

  一家人一直聊到午后。

  朱元璋、马秀英表态,他们对这门婚事没有意见。

  只要朱标同意,等北征之后,就把这件事情定下来。

  不过,朱元璋提出一个要求。

  北征后。

  采绿不能跟着回东番了,要让采绿留在马秀英身边。

  说白了,就是让马秀英亲自教导。

  朱雄英想要反驳时。

  徐妙云替采绿答应下来。

  当初,她和大嫂七八岁时,也在母后身边待过两三年,得到母后亲自教导。

  那段时间,她在母后身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虽然宫内规矩多,但采绿能有这个机会,是采绿的福分。

  母后大风大浪走来,知识以及阅历沉淀的智慧,采绿能学到一两分。

  对采绿将来在皇宫生存,都受益无穷。

  徐妙云出宫时。

  朱元璋特批雍鸣和祈婳跟着回府。

  朱元璋知道,海军将领、海商来了金陵,肯定要去朱府拜访。

  朱棣不在。

  朱府做主的就是徐妙云和朱棣的嫡长子雍鸣。

  雍鸣现在接触这些海商,有利于将来继承朱棣创下的基业。

  ……

  果如朱元璋猜测。

  徐妙云带着朱雍鸣刚刚回府,娜仁托娅就匆匆来报,海商们全都在议事厅等着。

  徐妙云把小祈婳和金豆子,交给娜仁托娅,就带着雍鸣赶往议事厅。

  “大伙儿说说,王爷此番北征之后,会不会立国?”

  “对啊,我也特别想知道这个问题,若是王爷立国,我是打算迁徙到王爷治下,做王爷的臣民。”

  “张兄,当初你可不是这样说的,你好像准备把你家庶子迁徙到王爷治下。”

  “嗨嗨,这不是形势发生变化了嘛,这几年,在东番待久了,我每次回咱们中原,总觉得各种不适应,咱们福建还好点,去其他地方,越发感觉难受。”

  “可不,我也有相同的感觉,福建氛围还比较接近东番,可咱们大明其他地方,太死气沉沉了。”

  ……

  徐妙云、朱雍鸣来到议事厅外,就听里面传出的议论声。

  高兴之余,又有些担心。

  这些豪强商贾对东番的认同,恰恰说明了,四郎所做一些文化氛围的倡导是正确的。

  可这些话,在金陵说,若是传扬出去。

  恐怕又会招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王妃!”

  俞靖率领海军将领,坐在左侧,没有参与议论,率先看到徐妙云和朱雍鸣。

  海军将士哗啦整齐划一起身。

  商贾们后知后觉,忙起身。

  “拜见王妃、世子!”

  徐妙云牵着朱雍鸣走入议事厅时,众人齐齐行礼。

  徐妙云含笑点头,落座后,雍鸣站到了旁边。

  “刚才听大家议论的热闹,对于大家喜欢东番的氛围,我和四郎都十分高兴,不过,这里是金陵,大伙儿接下来说话做事,还是要注意点。”

  有些事情,必须提醒。

  海商们来金陵是为了做生意。

  她和四郎则希望,通过海商,把新气象引进来。

  不能因为海商们口不择言,影响了利国利民的好事。

  “是是是。”

  “王妃教导,我们记住了。”

  ……

  一众海商回想刚才谈论内容,纷纷意识到,激动之下,的确有些口无遮拦,纷纷保证。

  徐妙云一笑,转移话题,“陛下已经准许你们开办博览会的提议。”

  海商们已经从俞靖口中得知了。

  可再从徐妙云这里得到确认,依旧高兴。

  纷纷笑着交头接耳私语。

  徐妙云等待片刻,继续说:“既然要办博览会,就要办的出彩,办的别开生面,给金陵百姓,留下难以忘记的深刻记忆。”

  这样,才有利于,新气象的传播。

  “你们准备怎么办?有想法吗?”

  众海商相互对视。

  一名海商起身抱拳作揖,“王妃,此番我们带来的货物,有海外一些果干、香料,还有一些,从西边传来的琉璃制品、另外就是咱们福建乡土村社出产的棉布、丝织品、红枣玉米糕、茶叶、柿饼、炒栗子之类的小玩意儿……”

  徐妙云边听边默默分类。

  海外的物产,主要是农作物果蔬制品。

  手工业制品。

  海外根本没法和大明相比。

  一直以来,福建的海贸都是往海外贩运手工制品。

  “福建的棉布、丝织品?”徐妙云看着海商们,好奇询问:“海贸供需已经无法消化福建产出?”

  福建产出的低价棉布、丝织品,四郎一直以来是不希望在大明内部进行倾销的。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dxsw.cc。红豆小说网手机版:https://m.hdxs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