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燕藩建国!_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红豆小说网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四百五十一章:燕藩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百五十一章:燕藩建国!

  拿起密奏又细细看了起来。

  自言自语嘀咕道:“是啊,明明有变通的方式,你四叔为什么不用?非要标新立异剪发,他说的那一套表象、核心论,倒是振聋发聩,历朝历代,这么多读书人,从未有人这般对传统进行分析解释,可他今天能破坏表象,明天是不是也能破坏核心?”

  话中,朱标摇了摇头,视线看向纪纲,“纪纲,此事到此为止,不要传扬出去。”

  他不想因此,搞得中原又一次沸沸扬扬。

  说到底,这是东番的事情。

  同时,父皇虽然知道他往老四治下秘密派遣了锦衣卫。

  但让父皇知晓,他时时刻刻都在通过锦衣卫,关注老四,这不好。

  “臣明白!”

  朱标看向朱允炆:“允炆,伱先回宫,和你母亲准备入宫吧。”

  朱允炆看了看朱标,作揖:“是。”

  他知道,父亲肯定要和纪纲说些,不方便让他听的话。

  极有可能,还是关于四叔的。

  等朱允炆离开后。

  朱标起身,来回徘徊,略作犹豫,转身看着纪纲,“我们在鸡笼屿工业区,有发展锦衣卫线人吗?”

  太子爷问这做什么?

  难道是想偷学燕藩的技术?

  纪纲瞬间急思转念,苦笑道:“太子爷,之前有发展,可自从近一年开始,就发生了点问题,每隔三四个月,毛骧就会派人去问询一堆问题,慢慢的,咱们发展的线人,有些就莫名其妙被调离,派送去吕宋了,臣怀疑,燕王通过这种问询,在找出细作,这些问题,都是些日常的细节,类似籍贯、家里几口人、父母是否健在、几个闺女几个儿子之类,如果反复几次问询,得到的答案,前后不一致,臣怀疑,就会被列为可疑对象……”

  朱标微微愣怔。

  惊讶于这种不动声色,找出不稳定因素的办法。

  这种细节问题,隔一段时间,打着关心工人的借口,问询后,备案登记。

  然后纵向对比。

  一个人只要撒谎了,就一定会在反复的询问中露出破绽!

  ……

  到最后,纪纲也没有弄清楚,朱标询问锦衣卫线人,到底想干什么。

  ……

  时间对于忙碌的燕藩而言,太短了。

  眨眼间。

  便来到洪武二十三年。

  马尼拉大平原上。

  一望无际,绿油油的成片成片的农田。

  一条水泥铺砌,宽阔可并排行使八驾马车的永备道路,在绿油油的农田包围中,一支向北方延伸。

  “阿哥、师兄、师姐,你们快点!”

  几驾马车后面,少女高兴骑着一辆两轮车,冲后面同样骑着两轮车的少年少女们大喊。

  少女似乎十分高兴。

  招呼后面众人后,还放开两轮车的把手,张开双臂,迎着夹杂麦香的清爽凉风。

  “这个小疯子!”

  马车内。

  徐妙云透过后面的玻璃,看着祈婳这般骑两轮车,不由有些紧张,扭头含笑瞪了眼朱棣,“你就惯着她吧,看往后,谁敢娶她!”

  这个被四郎称为自行车的两轮车,是四郎亲自设计出来的。

  送给祈婳的生日礼物。

  本来去年四郎就设计出来了,但制作不容易,工坊的匠人们,集中研究了很长时间,反复试验后,才做出来。

  朱棣穿着一身分体式圆领装,坐在徐妙云对面,格外威严。

  闻声,微微侧头,透过马车后窗玻璃,风吹动的帘子,看到祈婳,不由笑了,“孩子吗,这个年纪,就应该这般肩扛日月,草长莺飞。”

  自行车月前才做出来。

  祈婳学东西快,但骑自行车的各种花样技巧会的还不多。

  看着小丫头,放开车把,张开双手,就忍不住想到曾今。

  他这个年纪的时候,可是会很多拉风技巧。

  能搞出自行车,也得益于,钢产量增加。

  打下棉兰岛后,那群搞农作物、植物研究的老学究,就去考察探索,无意间发现棉兰岛上的原住民,割胶,涂抹在脸上。

  这群老学究,起初当做漆来研究,还以为找到了一种漆树。

  也不知道,这群老学究怎么捣鼓,和一群匠人,竟然捣鼓到塑炼这一步。

  捣鼓出,可塑性很强的半橡胶成品。

  起先,他根本不知道。

  直到小祈婳拿着这一样一块可塑性很强的半成品,捏成各种人偶玩耍时,他无意间看到,才发现这是橡胶半成品。

  到了这一步,就只剩下硫化了。

  于是,他就插手推动了一下。

  硫化很简单。

  话中,笑着指了指,徐妙云束着裤腿的筒靴,“你穿的靴子,底子不也是用橡胶制成的吗?咱们乘坐马车的车胎、自行车车胎,往高炉里投放矿石的传送带,你看看,一种新发明,能运用到多少地方,咱们现在乘坐的这种舒适马车,因为钢铁产量增加,应运而生,现在制作这种马车,都成立了三座私人雇工身股制工坊,自行车将来也差不多,咱们把这些销售到中原,也可以平衡贸易……”

  “不然,老头子和大哥不懂货币,搞得这些年,顺差很大,金银大量流向中原,听说,这几年,因为钱多了,铜钱贬值很厉害。”

  这几年,随着大哥准许大明商人和陈祖义贸易。

  太多钱流向大明。

  搞得大明已经开始发生通货膨胀了。

  徐妙云不由笑笑,看向朱棣,“这次雄英成婚你回去吗?现在,除了福建还硬顶着来自太子系的压力,和咱们贸易,其他地方的商贸,至少五成被陈祖义的商队抢走了。”

  陈祖义的商队,倒是没有直接去大明。

  但是随着海贸发展。

  大明境内,出现了一批可以远航的海商。

  其中很多大船,还是宜兰造船厂造的。

  这群人迅速和陈祖义联合,把货物运送到陈朝,陈朝转手运往更西边。

  同时,这群人还受太子系的指使,和他们在南海燕藩传统贸易圈内竞争。

  导致,燕藩占据海贸的份额不断下降。

  从一家独大。

  到今年,只剩五成。

  叶茂、蒋进忠等人预测,未来很有可能,份额会被继续压缩。

  因为他们现在不止受到竞争挤压。

  从大明购置货品,也受到有形无形的排斥。

  只有福建,这是四郎建设起来的。

  福建上上下下都感念四郎。

  哪怕福建布政使予以本地商人压力,商人们也不为所动。

  福建所有的货品,还是由燕藩海商来承接。

  明年,也就是洪武二十四年正月十三,雄英和采绿就要成婚了。

  她肯定要回去。

  也不知,四郎会不会回去。

  又会不会和大哥谈一谈这件事?

  要知道,其实,大明现在已经有些破坏当初签订的条约。

  “算了。”朱棣笑着摇头,“我们的海商,吞不下整个大明的份额,他们现在搞不正当的低价竞争,坚持不了太久,咱们有福建一地,足够满足海贸份额了,这些年,咱们生产的生铁炉子、手摇缝纫机、玻璃制品,大批量向中原销售,每年赚取的顺差也不小,相信,马上还有自行车,这种不需要草料,不需要饲养的出行工具,我相信在大明也会有不小的市场,海商贸的生意足够了,顺差也足够了……”

  “赚的太多,只会让人更眼红咱们。”

  徐妙云点点头。

  朱棣撩起侧面帘子,透过侧窗玻璃,向外面看去……

  稻子已经成熟。

  农民用骡子,牵引着一架小巧畜力割稻机,走过后,一排排割倒的稻子整齐排列,后面,一群女人一边嬉笑聊天,一边麻利的捆稻子。

  这种畜力割稻机,是百姓自行发明的。

  一个乡土村社,秋收时节,只要有这样几台畜力割稻机,少数几个人,就能管理数百亩农田。

  其他人,就能做其他事情。

  粮食产量年年丰收。

  现在都吃不完。

  每年,都要往中原贩运不少稻米。

  “停车!”

  吁!

  亲自驾车的毛老六听到喊声,勒马停下来。

  朱棣推开侧门,走了下去。

  “王爷!”

  “真是王爷!”

  ……

  正在捆稻子的女人们看到朱棣时,激动议论着,纷纷走了过来。

  一番激动拘谨行礼后。

  朱棣走到田里,笑着询问:“今年的收成好嘛?咱们村里其他人都在做什么?”

  “好!好的不得了,村里其他人都在村办工坊做事,还有部分人在村子里伺候鸡鸭牛羊……”

  朱棣含笑认真听着。

  “和吕宋本地人相处的怎么样?现在沟通没问题了吧?”

  “没问题了,自从教书先生入村突击教授半年后,彼此说话就没问题了,以前吕宋这里的本地人可懒了,不过,慢慢看着咱们富裕了,也纷纷勤快起来,后来,俺们乡土村社就准许他们入股了,俺身边这个大妹子,就是吕宋本地人,现在可勤快了,他家今年也盖新房子了。”

  朱棣看向说话女人身边的女子。

  穿着白衬衫,宽松的土布裤子,手上一道道稻叶划出的伤痕。

  他就种过地。

  不勤快,一双手不会如此。

  这名女子明显有些敬畏朱棣。

  又有些好奇指着祈婳他们放在路上的自行车,小声道:“王爷,这是咱们燕国的新发明吗?多少钱,会不会售卖,俺想给孩子买一辆,骑着去县学上学方便。”

  朱棣笑了,“不是太贵,一两银子就能买一辆,你想给孩子买一辆对吗,我送你一辆。”

  “雍鸣。”

  雍鸣听到喊声,推着车子走来,朱棣指着笑道:“这辆我送给你家孩子,让他好好读书。”

  “快谢谢王爷啊!”在女子不知所措时,中原来的大嫂笑着催促。

  一番感谢后。

  大嫂询问:“王爷,你啥时候登基,咱们啥时候建立燕国啊,俺们都盼着这一天呢。”

  朱棣看着大嫂眼中的归属感,笑道:“快了,明年,明年朝廷那边会来观摩,到时候我就会建国!”

  “那可太好了,俺们就怕还是大明子民,就怕这样的好日子,出现变动,俺们只想做王爷的子民!踏实!”

  求月票

  今天这章,把昨天写好的细纲推翻了,加快了情节进度,写着写着,感觉昨天细纲写的太啰嗦了,没有细纲,写的慢。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dxsw.cc。红豆小说网手机版:https://m.hdxs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