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倭国响起燕藩军靴的震动声!_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红豆小说网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四百七十五章:倭国响起燕藩军靴的震动声!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百七十五章:倭国响起燕藩军靴的震动声!

  倭国海。

  一艘庞然巨大的舰队,在狂风大作,阴云密布,海浪翻飞的海面上艰难行进。

  因为是逆风航行。

  风帆已经降下收缩。

  一艘艘大船的动力,只能来源于动力舱的畜力动力。

  行进的十分缓慢。

  汹涌海浪起伏中,战船起起伏伏摇晃。

  朱允炆、朱允熞双手紧紧握着护栏,好奇看着这一切,他们还从未有过,如此恶劣天气的海上航行经验。

  两人余光,全都羡慕看着两只脚,如同钉了钉子,稳稳扎在甲板上,都不用双手借助围栏,稳稳站立的朱雄英。

  朱允熞满脸佩服,崇拜大喊道:“大哥,你是怎么做到的?其中有什么诀窍吗?”

  马屁精!

  朱允炆瞥了眼朱允熞,腹黑一句。

  却也好奇看向雄英。

  外公他们说了。

  父亲将来肯定要剿灭燕藩这个巨大威胁的。

  到时候,他想立功,无论是指挥水师作战,还是指挥步军作战。

  都要渡海前往燕藩。

  所以,在任何天气状况下,乘船的本领一定要学会。

  他可以肯定。

  只要大明和燕藩发生战争,需要一位未来第三代皇子坐镇的话。

  他的机会很大。

  因为大哥绝不会把刀枪对准四叔。

  甚至,外公和胡惟庸还预测过,一旦大明和燕藩交恶,甚至刀兵相见时。

  父亲和大哥之间的父子亲情,极有可能出现裂痕!

  至于父亲会不会派二叔他们?

  这个可能性也不大。

  瞧瞧二叔他们现在,几乎都和四叔好的穿一条裤子了。

  朝廷怎么可能派他们坐镇。

  甚至,外公和胡相说,等父亲登基后,他们首先就要推动父亲削藩。

  也是,现在二叔他们,兵力最多的拥有两个镇又一个混成协。

  兵力少的,也有一个镇精锐!

  使用的还都是燕藩制作更为精良的火铳、火炮。

  并且,训练也是燕藩练兵顾问团,手把手教出来的。

  这些叔伯藩王的总兵力,几乎达到朝廷兵马的三分之一!

  三十万之巨!

  虽然这些兵马,并不在一个叔伯手中,无法拧成一股绳。

  但如此庞大的兵力,对于中枢朝廷,也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皇祖父信任自己的儿子。

  父亲就当真能坐视这些兄弟,坐拥数量如此庞大的兵权?

  反正,换做他,他是会睡不着觉,一定要削藩才行。

  退一万步讲。

  就算父亲自信,这些叔伯不敢、不会反他。

  难道父亲就不为自己的继承者着想。

  ……

  朱雄英可不知道,朱允炆心中想些什么,狂风呼啸中,扭头,大声笑道:“我当初经常和雍鸣、祈婳、东旭师兄他们,被俞靖蛊惑到战船上,出海操练,这种恶劣天气下航行早已经习惯了,你们也一样,多乘坐战船出海,慢慢就会掌握平衡感,记住,不要把身子崩的太紧,身体要放松,不要和战船的颠簸做对抗,要跟着颠簸,适当顺势而为……”

  朱允炆认真听完,悄悄试了试,发现还真的有些作用。

  大声询问:“大哥,你预判,四叔这次征讨倭国,需要多久才能结束战争?”

  对这个问题,他实在好奇。

  外公和胡惟庸他们都希望这场战争持续的久一点,让燕藩陷入泥潭中,多流血。

  就连四叔本人,似乎对此战都顾虑重重。

  要不然,也不会主动替倭国诸侯联军设身处地思考,发明了正面阻击战,后方游击袭扰这种古怪战术。

  “半个月!最多半个月!”雄英看了眼朱允炆,笑着大声说道。

  半个月?!

  朱允炆、朱允熞全都惊讶愣怔。

  这可能吗?

  ‘不可能!绝不可能!外公说,胡惟庸已经派人把四叔那种古怪战术,告诉倭国诸侯联军领袖,幕府将军足利义满了。’

  朱允炆不动声色看了眼朱雄英,暗笑,‘大哥从小跟着四叔,对四叔太盲目自信了!’

  ……

  船舱作战室内。

  朱樉、朱棡、蓝玉等人,三三五五,要么透过玻璃窗户,看着外面汹涌起伏,飞溅的海浪。

  要么凑在挂在左侧的倭国地图前,低声议论着。

  蓝玉从玻璃窗边转身,看着俞靖等一群海军参谋人员,正在汇总整理,行进过程中,得到的倭国海水纹信息。

  并且将这些信息,经过低声讨论,标注在一张航海图上。

  一些奇奇怪怪的符号,他也不慎清楚。

  这种详细的地图,不光海军,燕藩陆军也是如此。

  相较于大明的行军图,燕藩制作的军事地图,更加精准。

  这也是大明这边应该学习的。

  比如燕藩军事地图上,等高线、海拔啊什么的术语,他们根本听都听不懂,到底是什么。

  就好比现在。

  俞靖等人,标注过程中使用的便捷计算尺这些工具,他们这些打仗几十年的人,只能看到俞靖等人熟练使用。

  可其中的规律到底如何,大家看的一头雾水。

  如果朝廷军队,想要全面学会这一套东西。

  就得派人去燕藩读书,全面学习,燕藩越来越复杂的数学这些知识。

  而俞靖等人使用的这些便捷计算尺,据说,其实是工厂最先弄出来,为燕藩工业服务的。

  沐英一直盯着俞靖等人忙碌,注意到蓝玉也被吸引,起身,低语:“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很多,不光是装备上的改变,这种细节,若是没有工业发展的技术,也不可能出现。”

  蓝玉点点头。

  此刻,他越来越希望,朝廷这边早点革新。

  现在朝廷很多人,对工商业的态度完全发生变化了。

  可却僵持在。

  到底发展私营工厂,还是雇工身股制工厂。

  支持前者的有一大批人。

  这些人这些年,在背后做了什么,他都一清二楚。

  手伸的很长。

  那些私人水泥工厂,真正拿大头的,全都是这群人。

  这分明就是一种官商勾结。

  他没有对太子提及这些事。

  以太子的耳目,这些情况,恐怕早知道了。

  俞靖放下制图用的铅笔起身,含笑看着蓝玉、沐英。

  蓝玉顺势拿起俞靖放下的铅笔。

  好奇问:“这种小玩意儿,伱们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俞靖笑道:“蓝叔,这个小玩意儿是无意间制作出来的,随着我们燕京工业区发展,对于煤炭、焦炭的需求量猛增,单靠从占城、南朝购买,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在寻找煤矿过程中,发现了这种类似煤炭黑乎乎,却无法点燃的东西。”

  “靳宓这个小家伙对这种新奇矿产十分好奇,在研究中,首先发现这种矿石具有十分强的耐火性,现在我们的高炉耐火、耐高温坩埚砖中,就添加了这种矿石。”

  石墨在工业区大量运用的过程中。

  有些工人,家里有孩子读书,发现了石墨块具有很好的着墨性,就带回家里面,捣碎做墨汁。

  ……

  “起先做墨汁的效果很不好,就有人开动脑筋,在石墨粉中,掺杂树脂、鱼漂胶之类的粘性物,制作成炭笔,孩子们蹲在永备的水泥马路边,就能写字了,后来,又有人发现了商机,为了解决用炭笔过程中满手黑的问题,制作出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铅笔,现在,这个发现商机的人,已经开设了一个拥有三百工人的工厂。”

  蓝玉、沐英等人,听的面面相觑。

  这铅笔一物的发明,看似不经意间发生。

  但只要有点见识的人都明白。

  这种发明创造的过程,在大明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蓝玉思考的更深。

  别的不说。

  若是在大明,这技术发明出来,一旦成为能下金蛋的母鸡。

  就不知会招来多少各路神仙。

  轻则,要把绝大部分的红利分给各路神仙。

  重则,家破人亡,技术被人巧取豪夺。

  这种环境下,谁还敢搞发明?

  蓝玉满嘴苦涩摇头,看了眼,坐在作战室帅位书桌后,看书的朱棣,“现在的中原,学不来你们这些。”

  话罢,转移话题,好奇询问:“数年前,你出海数年,发生了什么,怎么走了这么长时间?”

  朝廷一边的将领纷纷转身,看向俞靖。

  俞靖出海远航数年之事,他们都知道。

  但出海后,具体发生了什么,他们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大家对这个问题,早十分好奇了。

  只是一直不好意思询问。

  俞靖看向朱棣。

  一道道目光落在朱棣身上,身为一个领兵之人,如此密集的视线投射到身上,朱棣第一时间察觉到。

  抬头,看着众人眼巴巴的目光,好笑道:“怎么了?”

  刚才这作战室内,低声交流的声音可十分密集,怎么一下子鸦雀无声。

  蓝玉主动解释:“我刚才询问俞靖,他出海远航数年,发生了什么,若是不方便说,就当我没问。”

  “没什么不方便说的。”朱棣笑笑,冲俞靖示意一下。

  俞靖点头后,转身来到作战室旁侧,与船体锲合在一起的柜子旁,开锁后,从里面拿出卷着的布制地图,在几名参谋人员的配合下,挂在船舱侧面。

  哗啦!

  松手刹那,地图自动打开。

  蓝玉等人就看到,一副十分辽阔的地图。

  不但标注了大明、草原、占城、南朝、阿瓦王朝、陈朝、燕藩疆域……

  而且还留有很多空白区域。

  沐英一眼就注意到,与大明疆域差不多大小,南端的一片陆地,惊讶上前,指着询问:“这里是什么地方,怎么会有一块,不输咱们大明疆域的陆地?是不是搞错了?”

  俞靖扭头看了眼朱棣。

  见朱棣继续低头看书。

  就明白,这是让他来解释。

  俞靖介绍道:“这就是我们数年前那次远航最大的发现,这块大陆的面积,恐怕要比现在大明的疆域版图还要大一点……”

  ……

  “这么大一块陆地,只有二十万人口!?”某刻,瞿能惊呼一声。

  俞靖笑着点头,“以前人口的确不少,不过我们航行至此时,这里的部落发生了瘟疫,若不是我们竭尽全力施救,恐怕,这场瘟疫中,能幸存的人数更少。”

  话中,俞靖深吸一口气,看着大明这边来观摩此番征倭之战的众人。

  “此事,陛下已经知道,王爷之所以回大明后,没有公开此事,是不想刺激某些人。”

  朱樉、朱棡等人对视一眼,眼神瞬间黯然。

  他们当然清楚,俞靖口中的某些人,指代哪个群体。

  可以预见,若是让那群保守派知道,燕藩发现这么大一块陆地,并且可耕种面积,放牧面积如此广阔。

  恐怕会更加敌视燕藩。

  甚至,现在的五万迁民名额,都会被这些人从中作梗。

  蓝玉扭头看着朝廷来的人,严肃警告道:“此事,你们心里明白就行,回去后,谁要是敢给咱到处胡咧咧,别怪我蓝玉犯浑,我好些年没犯浑了!”

  朱能等人笑笑,点头。

  朱樉询问:“俞靖,我们家老四吸纳高丽迁民,是不是就是为了向这里迁民做准备?”

  俞靖苦笑,“秦王,虽然有这方面的原因,但并不是主因,吕宋和这片未开发大陆之间,还有很多大型岛屿,我们燕藩现在十分缺人口,连这些地方都无法开发利用起来。”

  这些岛屿,只有开发出来,才能成为前往这片未开发大陆的补给点。

  像他那样,冒险远航都差点没回来。

  一艘游轮装载数百人进行迁民,中间没有补给点、休整点。

  那就是一场灾难。

  “而且,我们现在的海船也不行,我当时之所以花了三年时间,就是受限目前海船的动力,当然,这个问题,目前来看,很快就能解决,”

  朱棡若有所思道:“是利用那个六六蒸汽机吗?”

  俞靖点头,“不错,只要在海船上配置蒸汽机动力,同时,在更多地方使用钢结构增加海船的强度,向这片大陆迁民的运输工具问题就解决了,诸位王爷、叔伯、同仁,说实话,如果朝廷能放开迁民,准许咱们中原汉民走出来,未来,这四海之上,会有无数的肥沃土地,生存空间等着我们勤劳的百姓去开拓,到时候,全面大规模使用我们燕藩的畜力收割机,一个人能照顾至少五十亩耕地……”

  大明这边众人,看着俞靖有些义愤填膺的描绘着未来。

  不由沉默。

  俞靖说到最后,情绪更加愤怒,反问:“我就不清楚,既然现在朝廷这边,百姓生活的并不好,百姓穷困,还制造出一大堆麻烦,乡土村社的积极性被束缚住,雇工身股制也不搞,百姓生活的艰难,为什么,朝廷还要限制王爷迁民在四海之上发展,限制王爷,带领咱们中原百姓,向深蓝去探索!”

  “如果眼下我们不做,这样的机会,一旦失去了,就不会再有了,再过数百年,这些本地百姓繁衍壮大的同时,开化程度必然跟着增加,一旦有了政权、国家意识,我们中原百姓再想在这些土地上扎根下来,就必须使用残酷而血腥的战争手段!”

  而这,又与燕藩宣扬的理想。

  燕藩军队立足的人民史观背离。

  ……

  鹿儿岛。

  就当蓝玉一群人,被俞靖问的哑口无言时。

  鹿儿岛北面。

  熊本、宫崎两地交界处。

  十里大营,连绵成片。

  中央帅帐中。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dxsw.cc。红豆小说网手机版:https://m.hdxs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