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章·泰伯利亚之星_人联荣光永存
红豆小说网 > 人联荣光永存 > 第 10 章·泰伯利亚之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10 章·泰伯利亚之星

  这里是海伯利安星系,灾难的终末之地,希望的重燃之所。

  毁灭的弦歌已经不再。

  这片宙域只剩下无尽的残骸在冰冷的宇宙间无声诉说。

  伴随着一道幽蓝色的闪光,熟悉的零素引擎激荡,一艘逆戟鲸工业运输船从虚空中显出身形。它来到了旧日战场的上空,庞大的身躯穿过了遍布残骸的外环小行星带,又经过了四个小时的飞行后终于来到了安全区,并进入海伯利安行星的远地轨道。

  从那场战争后便留在此地的监察器被激活,上千个浮游装置向逆戟鲸输送了这大半年来收集的海量数据,整个星系的天文与行星海伯利安的状况尽皆涵盖。数据虽然庞大,但是被飞船上的量子超算在几秒钟后就得出了结论:

  “海伯利安星系状况正常,并未发生任何需要注意的异变。”

  逆戟鲸是工研部的飞船,它的舰桥不像军舰那般紧凑,而是一个极为宽阔的计算机阵列与实验中心。在这里行动着一些穿着白色纳米服的科学家,但更多的则是浮游般的无人机。这些飞行器上垂着宛如柳条般的细小手臂好似水母,它们能听懂科学家的话,随时做着记录与辅助操作的工作。

  科学家们并不需要到处走来走去,有一些人正躺在一种平放的舱室,他们的眼睛被投影装置所遮蔽,只有偶尔动一下接着电极的双手,仿佛在隔空操作着什么似的。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丝毫不需要舰桥中心的恩斯格博士发号施令。

  嗯,是恩斯格博士...的第八号远程连线分身,仿生身体的后脑使用光纤与飞船的主机进行着硬连接,其双眼好似指示灯一样亮个不停。在博士的视野中周围的世界万物皆化作了一段段可供分析的数据,不过他可没兴趣关注周围,他的重心完全都在眼前的星球上。

  海伯利安,曾经ueg自火星外的最大首府星球,在战争末期共和军甚至在这里集中了上位象限数十亿人口,而现在,这颗星球残破地不成样子。

  星球的大陆被撕裂,冰冷的大海翻涌上了行星最高的高原,文明都城的景象早已全无,曾经的繁华梦幻泡影。这星球上曾经遍布城市,可是当归一开始,在血月贪婪的吞吃下,星球的重力稳定被血月引力通道扯了个七零八落,陆地被刮了一层。而后当人联舰队击毁血月,夺得胜利时,几乎一颗月亮的质量又被海伯利安的重力给拉了回去。

  天球碰撞的可怖画面让海伯利安偏离了轨道百余公里,然后是持续半年的大规模地质运动——工研部一直在记录这些数据,用来分析天体作为武器...啊呸,是推进行星物理研究。

  好消息是海伯利安的地磁未受影响,大气层完好,每天都能看到几百次壮观的流星雨。在半年前本地星系的人联舰队残骸就做了必要的打捞,但经过半年的沉淀此地才终于有了安全的航道。天梯碰撞的数据在经过整理后,用一门激光发射器“注入”一块晶莹的小小晶体当中。

  就像一块水晶片,不过指甲盖大小。但这是一个“储光器”,数据以光子的形态被注入了这晶体当中“冻结”,能够保持一亿年的稳定,并且储存量极大,能装以太比级别的资料——不是什么先进玩意,现世已经在实验室里完成,而人联只是更进一步让它变成极为寻常罢了。这些数据将被拷贝一百万份,然后转送各地的研究所,毕竟超光速通讯的带宽是很宝贵的。

  “行星海伯利安状态已经区域稳定,地址扫描已经确定了数个适宜投放的目标。”

  逆戟鲸很大,它是一个多层结构的船只,虽然全长只有四百米,但是宽度和高度都接近三百。大小是会骗人的,它之所以是工业舰船,因为在星球轨道稳定下来后,这艘飞船正在变形展开——

  就像旧时的mcv那般,飞船的引擎从末端到了下端,船体的多层结构如莲花绽放,巨大的机械臂彼此勾连,太阳帆舒展数百米,折叠的平台自行铆接,防小行星挡板下抬升起工业车间,约莫三个小时后,原本的逆戟鲸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全长八百余米的宏伟太空工厂。

  合金组装的实验室大楼被质量效应屏障所保护,机库一字排开,升降机将一台台工程无人机送上表面,它们会继续组件的安装工作。但工研部的节奏很快,发射通道一旦就绪立刻就有一个编队,总共八架渡鸦穿梭机被发射了出去。

  长四十米的渡鸦,能够带动一百五十吨的载荷。穿梭机的机腹下装着密封的容器,叫人看不明白是什么,但看这小心保护的模样似乎是贵重物品。

  而渡鸦们进入大气层的亚轨道后,居然就如轰炸机一般开启机腹,从中露出一个探头和喷管,向着海伯利安的大地喷洒起了绿色的液体?

  是泰伯利亚!

  无数的活性泰伯利亚孢子被以溶液的方式向大地释放,遮天蔽日,仿佛笼罩在海伯利安上的一层雾气。这些孢子拥有它需要的一切——阳光带来的热量,大气中的多种元素予以“吐纳”并且有孢子内部积攒的能量来驱动动态分子晶格震颤分裂,在肥沃的大地上扎根发芽,美丽的墨绿色晶体一点点增殖。

  它吃的是阳光,雨露,呼吸的是空气,吸收的是...地下数百米内的金属离子,释放的是大量生长放出的剧毒废物——泰伯利亚,其实是一种硅基“植物”。

  海伯利安这个ueg改造三百年的类地行星正好有适合它生长的环境,泰伯利亚不适合在月球那样光秃秃的星球生长,它需要的生长环境与宜居星球高度重合,而这也是当年思金人放着同样资源丰富的其他几大行星不管,单单只扔到地球的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人联长久以来没有大规模使用泰伯利亚的原因,无论是锡拉还是地球,都是我们宝贵的家园,岂有故意摧残自己故土的道理?而除开地球外又找不到更好的种植地点,泰伯利亚曾经是人联缔造的基石,可是在之后更久的时间,泰伯利亚也都没有能更广泛的用途。

  但现在,海伯利昂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这个类地行星有着略逊地球的大气层,星球大小与地球相差无几,虽然较冷,但向阳的一面也能维持到零上的温度。ueg曾经花了三百年在这里建设了完备的基础设施来维持大量人口生存,可是,已经什么都没有了,而重新建立起来不说消耗的资源——如今的特区地球需要妥善利用每一份资源,并且想办法填补亏空,谈何投入?而就算是让人联来做,海伯利昂也不是一个好地方。

  这个数十亿人的坟墓,有着无法回避但也无法认同的历史,同时以如今人联的民生规划,海伯利昂并不在重新殖民的名单上——它没有区位优势,并且修复被破坏的宜居环境太浪费时间,所以高议会最后敲定。

  “以人联的名义,至高议会的决议以及最重要的,我们至高领袖的批准,从今日开始,行星系海伯利昂将依照《奥林帕斯条约》成为工研部的专属星系。”

  所谓专属行星系,指这一整个星系内的一切能源,资源的采集权,使用权都由工研部自行决断。这不是裂土分王,只是发生在这一整个星系内的事情都不需要经过高议会的协商就能根据需要进行,工研部可以使用这个星系的资源来支持人联的其他建设,也可以利用所有一切剩余来加强他们的研究工作——这无疑是宣布工研部的财务自由,并将这个人联三头龙其中的一个头的重要性抬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以工研部最高负责人的名义,我在此宣布‘海伯利昂第一工艺世界’的成立,并在此监督第一项奠基的工作——对海伯利昂投入泰伯利亚,将其改造成完全的晶石星球。”

  有些词汇很陌生,但是不妨碍人们猜到它的意义——从今天起,这颗星球将会为工研部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来支持工研部所能进行的一切建设,以及一切合理的,不合理的,用于现在或者用于未来的技术研发和测试!再没有限制,再没有上限和不可违逆的底线,工研部在这里可以做他能做的一切,没有任何限制!

  只要它的目标是为了人联。

  如果现在让人联的人们知道,比如说那些政治家们,他们可能会吓得大惊失色。对于依然没有洞察人联根底的人来说这意味着权力平衡的打破,工研部如今有了自己的底盘,这无疑等同于它成了三大部门中的异类,国中之国,是无法忍受的事,是在自掘坟墓!

  工研部已经掌握了人联最尖端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而如今它又有了独立的生产资源。这已经不是挖人联的墙角而是“分家”了,难道我们的领袖希望出现一个垄断性质的机械教吗?虽然人联没人知道机械教是什么,但每个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但这毫无意义,只要李悳还在工研部就永远不会背叛人联,原因无需解释。而对于齐格弗里德这样的家伙来说,他们就会明白工研部本就是人联的经济基础,是一切之先,这不因为恩斯格博士是高议会当中最低调的人而有所改变。

  恩斯格博士也从来不会在乎这一切,他的胸中唯有冰冷的计算,无止境的思索,以引导万事向他的计算结果靠拢,除此之外这世间再无任何重要之事。

  一切都在计划之中,一切也都为了计划。

  散播泰伯利亚的渡鸦穿梭机就此返回,从逆戟鲸转变成的工研部空间站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在海伯利昂的轨道上释放了永久同步卫星,用来监测行星上的泰伯利亚生长状况。

  接下来的时间孤单而寂寞,“奠基空间站”依靠携带的物资在船上生产了一些设备,在第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两个编队16架渡鸦不断地天地往返运作,“第一工艺世界”在海伯利昂上建立了一些零星的永久基地。

  这些基地外壳使用黑瓷材料这种晶体建成,整体的形象也类似于黑色的金字塔。这正是工研部...也就是人联的特色反人类美学,你能见到大量棱角分明的几何体,以及圆润规整的弧形。以这些零星散落在海伯利昂上的黑色金字塔与方尖碑为中心,勤勤恳恳的工程机器人挖掘了深邃的地基,浇灌特制的混凝土铺上了幅员数公顷的硅晶地板,用以支撑接下来庞大的厂房区。

  在这段时间当中,每隔几天就会有一支运输舰队赶到。工研部虫洞舰用较高的成本暂时替代了星门,运输船队为奠基空间站带来了现阶段当地还无法自己提供的资源和设备,这些东西都是从数十光年外的muv星系火星远渡而来的,挤占了很大部分其他文明空间的物流量,但恩斯格将这称之为“值得”。

  一个月后,奠基太空站的体积出现了明显的增加——原本飞船的结构由于太过于薄弱,正在逐渐被更坚固的预置零件给替换。恩斯格博士每一天都会分出一部分精力来审视自己的“星系规划图”,每天都在根据最新的数据更新一些可以更有效率的地方,而这些改进的蓝图将会立刻通过量子网络传达给火星的工厂生产预制件。随着一波又一波的运输船到来,以及任劳任怨的工程无人机,太空城正在越来越变得如同一个整体,功能也变得越来越多,随着一批零素的补充,奠基太空站开始生产更多的天地往返穿梭机了。

  而星球的地面,已经开始泛起了绿色。

  绿色的晶体正在蔓延,它们从星球的大地深处冒出了一个小小的尖,然后茁壮成长。遥感显示泰伯利亚的“根须”已经长到了地下一百米,而一个月的时间地表的泰伯利亚已经逐渐长到了一人高。

  晶体簇散发着辐射,已经开始有静电反应在电离空气,引发肉眼可见的细微闪电了。虽然以旧日的眼光来看泰伯利亚的密集程度甚至都还没到“黄区”的标准,但工研部下手太狠了。

  他们是在整个星球的陆地上均匀喷洒,所以晶体群遍布大地。有的长势喜人,有的还需努力,但是已经到了割韭菜的季节——不割不行,等它们长成巨大的晶体柱子就不好收了,所以那些黑色金字塔基地们已经开始派出了“联合收割机”。

  武装垦殖车,过去似乎也是叫这个名字。这种比火箭运载车还要大三分的玩意从基地里开了出来,它庞大的车体内部就是一个工厂,而底盘上当然不是什么憨批炮塔,而是仓库与停机坪。它不是单独行动,而是带着那些大型收割车组成一个浩荡的游牧群,深入矿区数百公里进行自动作业。

  每个基地都派出复数的游牧群,不说覆盖整个地表但也囊括大半。收割机使用特定频率的音波瓦解晶体,然后将碎末在软化后重新塑形为一根根晶体棒,没有经过特殊处理的泰伯利亚虽然致命辐射但是不会轻易爆炸,这些流程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被成熟运用,而如今有了人联的科技也变得更加地顺畅。垦殖车承担了储存的工作,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骆驼”运输机来悬吊打包好的泰伯利亚,这种长得像蜻蜓胜过骆驼的运输器一次能运送250吨,需要好几千架骆驼才能确保不发生积压。

  而随着泰伯利亚的生长越发茂盛,积压问题也变得越发严重。

  第二个月与第一个月表面上没有太多的区别,到了第三个月也没有增加新的工作内容,奠基空间站的科学家们倒是进行了一次轮换,去享受三个月一次的长假,所有的工作都在自动进行,不过需要提及的是,已经基本没有来自火星的补给飞船了。

  地面上的基地数量却增加了一倍,采集的游牧车队增加了三倍,而泰伯利亚当中已经开始长出高度超过二十米的巨大晶体柱了,人联根本来不及处理。而地面上的基地除了数量还有规模的增加,它们无一不是建立了一整套的转化中心,从泰伯利亚中转化出资源然后投入工业的生产,母鸡下蛋,蛋孵母鸡,越来越多的增材制造机形成了流水线,无人基地开始自己生产所需要的一切。

  当一个月的休假结束,科学家们投入第五个月的工作时,他们眼前的海伯利昂已经肉眼可见地泛起了绿色,并且在这绿色中还竖立着一座座的塔楼。

  这是泰矿抑制塔,通过深入地下释放破坏性音波来毁坏泰伯利亚的根脉,延缓生长——因为再不这样泰伯利亚的生长就会失去控制,若是让巨型水晶柱的能量脉冲发生共振,那就会导致海伯利昂的大气开始充满等离子风暴,影响接下来的工作。

  接下来的一个月,地面的每一座基地都建立了大型磁力加速道,精炼过后的原材料,以及惰性化处理的泰晶能量块被炮弹般送上了海伯利昂的轨道。这些货运包裹自带动力能够修正轨道同步上太空站,源源不断的资源让太空站也全力开启了自己的生产线,以最快的速度转化地面送上来的资源。

  但一个太空站是不够的,于是它除了自我扩建,同时还在用这些资源开始建设第二个太空站。

  时间一点点过去,当科学家们进行第二次轮休后,轨道上已经有了四个大型的太空站。

  随后又增加了第五个,不过第五个距离海伯利昂更远,因为那是一个太空船坞。船坞逐渐扩大,最后拥有了十个干船坞,可以同步建造十艘龙王鲸级运输船。

  科学家回来了,带来了更多的团队,而第一批龙王鲸船只也临近下水,四座主要太空站已经准备好了运输货物,以及机动无人机蜂巢。

  它们要做的,就是让这十艘龙王鲸带着预制件和无人机飞向当地的恒星,然后在预定地点组装起来。总共有16个中心节点,也就是16个大型环日空间站,在这些空间站组装好以后,海伯利安的工厂已经开始生产数量众多的太阳能板了。

  展开宽达一公里是基本要求,需求会很高,因为这些东西每天都会有因为太阳风而损坏的,是消耗品,但也正是这些成千上万的消耗品能够在这个工艺世界建设出和锡拉一个规模的戴森云系统。

  戴森云,利用无穷无尽的恒星能源来转化无尽的电力,它的一点点就能满足旧时整个地球的需求,可是人联需求却很大,因为没有戴森云提供的稳定能源,如何能低成本维持星门的存在?

  当人联社会开始庆祝伟大的20周年时,海伯利昂星系已经一点点从死寂到热闹,从被泰伯利亚覆盖的星球开始,那里遍布宏大的工厂和仓库,其规模已经隐隐开始追赶奇迹的火星了。太空站的数量已经突破了两位数,轨道船坞的数量也已经能够容纳一支庞大的星系内舰队的行动了——由于缺少零素,当地以冲击点引擎替代,掌握两种ftl的好处不言而喻。

  庞大的舰队在星系中穿行,它们的足迹已经开始蔓延到本星系的其他行星,在那里有不同的项目被确立。但那些是未来的事,真正的关键是本地恒星的位置,那个被宏大的戴森云阵列所映衬的圆环,通过与预定点的另一个圆环坐标相匹配,打开一个双向虫洞并将它稳定——在过去这被看作科幻,但如今却从原理到技术都被坚实掌握,货真价实的星际之门!

  而它在此刻打开了。

  而当那幽邃的虫洞开启时,第一艘满载着工艺世界支援给其他星系资源的龙王鲸运输船进入了星门。

  时空在这个过程被拉近到了一瞬,而当它冲出虫洞时,迎面的,是一颗火红的太阳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dxsw.cc。红豆小说网手机版:https://m.hdxs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